會訊專欄

2025/03/04 同行陪伴,深化牧養、建立團隊共成長,2025牧者董事事工研討會

2025中國佈道會牧者與董事事工研討會

[台中訊]2025.03.04 

同行陪伴,深化牧養、建立團隊共成長--牧者董事事工研討會 

2025年3月3日至4日一連兩天,中國佈道會(總會)於台中清新溫泉飯店舉辦「牧者董事事工研討會」,北、中、南近十三間堂會的牧者與董事齊聚一堂,交流並探討如何在現今世代更有效地推動教會事工。董事長陳恒理在開幕致詞時強調,總會樂意也有能力幫助各堂會拓展事工,並勉勵眾人效法創辦人計志文牧師的精神,齊心為主傳揚福音、建立教會、培訓聖徒,使眾人各盡其職。 本次研討會邀請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同工蔡聖源帶領事工團隊,分享「GPFP蓋爾性格行為模式評估」(Geier Personality Factor Profile)。這套整合「行為模式 (DiSC) 」、「16型人格」(MBTI) 以及「品格與價值信念」三項的評估工具,已廣泛應用於企業、教育與信仰領域。透過科學的量測評估,牧者可以更全面地認識同工與信徒,找出適合靈命成長的方式,進而提升團隊領導與牧養效能。   

中國佈道會牧者與董事參與研討會

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董事長陳恒理致詞

從陌生到同工,認識一個人,你需要多久的時間? 

從陌生到熟悉,從初識到能夠真正認識彼此的人格特質與信念價值,您認為需要多少時間? 一小時? 幾天? 幾年? 還是要用一輩子?「陪伴與建立人,一段美好旅程,幾哩路的同行,看見美麗風景」。從理解、陪伴到幫助他人認識自我與成長突破,這是一段陪伴的旅程。這次研討會讓與會者深刻體會到,真正認識一個人需要時間與工具的輔助。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同工鐘少君分享了一個策平的實例,「我原以為已經很了解一位同工」,然而了GPFP測評後才發現,「自己的認識過於片面,甚至因為錯誤的假設影響了彼此的關係」。這次經驗讓他更深理解到,其實可以透過科學化客觀的方式,促進彼此的溝通與成長。   

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同工蔡聖源分享GPFP

弭補不足處,生命自然就成長 

當你需要認識、陪伴一個人的過程中,你會覺得要得到哪些資訊會是有價值的、你會想關注對方的哪三個層面?從行為了解(DiSC)每個人都有一個核心的行為,但其實是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改變。但我們可以做出選擇。如果一個人測評出來DISC大多是偏向極高的S和C,也就是偏向完美主義。然而,他卻擔任主管領導職,低度的D和I表示他在DI的方面運用較少,這會使他沒有能力做決策,進而影響組織的領導能力。   另一方面從性格取向(MBTI, 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了解其信念價值非常重要,因為信念會帶出行為,還有這個人所恐懼的、他的意圖動機、衝突、印象、潛在的限制、故事、領導力、地雷、職能。這十二項都會顯現於測評中,使受測者更加的認識自己,減少自我認知的不確定性、能清楚解讀行為和性格特徵、挖掘出自己的氣質和天生的性格類型、制定出成長的策略、重申意圖做出改變、敲響警鐘、管理形象、看見可能冒出的信念、任務完成所需要的專注、領導力和跟隨力的評估、知道能夠影響他人即被影響的因素、能面對處理反對的意見、處理個人盲點及潛在限制以及發展出個人的故事及前景等,探索出生命的十五個面向。   

從生命15個面向,突破成長的限制 

蔡聖源談到透過GPFP評估,參與者可以從行為模式 (DiSC) 了解個人行為如何受環境影響;從性格取向 (MBTI) 探索內在思維與決策方式;從信念與價值 發掘影響行為的核心因素。測評結果能幫助個人認識自身特質,減少自我認知的不確定性,進而制定成長策略,提升領導能力,並學習如何有效影響他人。 

與會的思恩堂美福教會楊中生牧師分享,他自己接受完整系列的課程後,深感確實可以用這一套科學的評估帶領團隊,「知道誰適合做甚麼?不適合做甚麼? 避免耗費時間雞同鴨講,而把人放到對位置上,賦予正確的角色。」理解彼此相法不同,各有差異但可以補此互補。整合工具可以適才適所、更有果效地牧養。當然也可用於福音陪談上,因為一個人最開心的,就是他能夠被人了解;一旦人被了解,就容易打開心門,傳福音就更容易。 

總幹事趙約瑟牧師分享

只要開始,我們就離目標愈來愈近 

研討會第二天,總幹事趙約瑟牧師以「過去、現在、未來」為題,與各堂會牧者研討分享,研擬教會發展的目標方向。過去趙牧師剛任職總幹事,就開始積極促成各堂會彼此認識與連結。 總幹事提出了幾個問題請所有堂會的牧長思考:「如果沒有出售天母土地,現在的中國佈道會將是如何?為何我們不能效法計志文牧師的榜樣,同心合一團結?因為過去沒有異像? 沒有領袖? 沒有工人? 沒有資源?...」當我們一直在思想這些過去的問題,我們會有許許多多的藉口或理由,告訴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或沒有能力改變現況,但停在過去是沒有意義的。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永遠要面對未來」!   

面對未來,我們接下來要做甚麼?

「沒有問題,只有機會、沒有過去,只有未來」,趙牧師認為我們不應該羈絆於過去的問題,彷彿掉入泥淖而無法自拔;唯有把握機會才有盼望,因為「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道書9:11),每一個挑戰背後,都隱藏著新的契機,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它。若是資源不足,那就是能優化管理、挖掘潛力的機會;工人短缺,這是培育新領袖、發展門徒訓練的機會;面對環境的變遷,這是創新事工模式、連結新世代的機會。 趙約瑟牧師也激勵各堂會牧長們去思想,「堂會的發展上到底需要什麼? 」、「總會能為各堂會做些什麼事? 」以及「各堂會又能貢獻什麼? 」好讓各堂會強壯增長成為這地的祝福。「只要開始,我們就會離目標愈來愈近」! 

岡山聖道堂王世龍牧師分享

上帝是做新事的神 

當我們願意突破固有框架,以新的眼光擁抱挑戰,就能發掘新的資源、培養新的工人、開創新的事工模式,使教會成為更具影響力的祝福管道。正如《以賽亞書》43:19所應許:「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當我們順服神的帶領,勇於前行,必能看見祂所預備的豐盛未來。 本次的牧者董事事工研討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激盪思維、擴展視野的契機。透過專業工具與深入對話,牧者們收穫滿滿,不僅更認識自己與團隊,也對教會發展有了新的啟發。在彼此交流中,創新思維被激發,行動的熱情被點燃,眾人渴望將所學帶回堂會實踐,推動更具影響力的事工。

瑪樂發教會高秀花傳道分享

東湖感恩堂李而春牧師分享

大里思恩堂高達榮牧師分享

高榮禮拜堂劉天惠牧師分享

天母感恩堂胡雲翔牧師分享

中國佈道會江彰吉董事分享

杜智弘牧師帶領眾牧者董事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