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訊專欄

2023/11/08 那美好的仗我已打過! 排灣族勇士廖金鐘牧師榮歸天家追思告別禮拜

瑪樂發教會廖金鐘牧師追思告別禮拜會場(右起:陳恒理、趙約瑟、杜明達、王世龍、陳聖聰、高秀花)

中國佈道會瑪樂發教會廖金鐘牧師於2023年10月31日晚間11時25分承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享壽六十五歲。11月8日上午10時於屏東縣來義鄉義林村喪宅,舉行追思告別禮拜並隨後安葬於義林村公墓。追思告別禮拜由瑪樂發教會高秀花傳道主禮、岡山聖道堂王世龍牧師禱告、潮州國語禮拜堂陳聖聰牧師讀經、台中思恩堂杜明達牧師證道並由總幹事趙約瑟牧師祝禱。現場超過三百人參與禮拜,共同緬懷一生忠心事主廖金鐘牧師,並祈求上帝親自安慰扶持遺族。

台中思恩堂杜明達牧師證道

為主作工才有永恆價值 

廖金鐘牧師告別追思禮拜由瑪樂發教會高秀花傳道,以神的話語宣召「耶穌說: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要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5:24),為禮拜揭開序幕。台中思恩堂主任牧師杜明達以《聖經》〈啟示錄〉14:13勉勵會眾,「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服事上帝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在天上有價值,而只有為主所做的才有帶進永恆的價值。杜牧師勉勵在天上我們仍要繼續作工,但在天上的作工將不是辛勞、痛苦,而是晝夜不停地在神的殿中服事讚美祂。神必紀念廖牧師在地上為主做工的勞苦,而這工也會帶回天上。

中國佈道會陳恒理董事長致悼詞

忠心良善一生事主 

總會董事長陳恒理在追思禮拜中追憶,廖金鐘牧師於1991年開始在東湖感恩堂擔任傳道,後來在義林聖道堂(現為瑪樂發教會)牧養教會,服事超過三十年並擔任三屆(17,18,19屆)董事,在規劃推動各樣的事工貢獻良多。廖牧師也積極地參與地方社區服務,各樣的事工都盡心盡力並勇於承擔,成為許多人的生命榜樣。誠如聖經所說,廖牧師在世已經打過美好的仗,也跑盡當跑的路,神必為廖牧師預備公義的冠冕。「在這個地上,我們都是客旅寄居的,將來有一天我們都會回到神所預備在天上永恆的家鄉,我們都會與廖牧師相見」。

中國佈道會總幹事趙約瑟牧師致悼詞

瑪樂發教會原民風木雕講台(耶穌與十二門徒最後的晚餐)

性情溫和柔和謙卑的牧者 

總幹事趙約瑟牧師追憶,廖牧師是一個不忘本的人。「我常聽他說他是原住民,所以回到原鄉服事是他的心願」,因為廖牧師就是在原鄉被上帝呼召獻身成為傳道人,因此廖牧師也希望能回到那乎召之地去傳揚福音。趙約瑟牧師也談到廖牧師他說「我是吃中國佈道會奶水長大的」,因為廖牧師從讀書接受裝備一直到建堂,從過去到如今都是接受中國佈道會的幫助,點點滴滴他都感恩在心,身為中國佈道會的一份子他總是引以為傲。故此,總會的事工他總是積極的投入參與,甚至還將總會的年度主題製作成標語放在會堂中,藉此提醒自己與總會同心,努力為主作工。廖牧師也是個充滿創意不古板的牧者,他設計教堂的講台將整塊原木前側,雕刻出主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最後晚餐圖以及具有排灣族的圖騰花紋,在中國佈道會全台所屬堂會中,是最具有特色的講台。2009年莫拉克風災(八八風災)重創義林聖道堂所在地。後經政府協調將居民遷至新來義部落永久屋,並於2012年核定新來義部落教堂預定地,於是籌建了新會堂。廖金鐘牧師將義林聖道堂改名瑪樂發教會,「瑪樂發」(Maleva)是排灣族語,意思是指讚美、喜樂與感恩,以原民語命名藉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文化的根,也要常常保持感恩與喜樂的心事奉上帝。

瑪樂發教會聯合詩班獻詩

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 

瑪樂發教會的會友們,絕大多數是排灣族原住民,可說是中國佈道會唯一有原民特色的教會,是相當寶貴的肢體。廖牧師不只是傳揚福音、牧養群羊,廖牧師尤其提升文化教育和推展學習族語。因此瑪樂發教會的主日崇拜聚會,不論是讚美詩歌或是講道,也都是採用國語和排灣族語交替。追思禮拜中,瑪樂發教會的會眾組成聯合大詩班,以排灣族語獻唱《aku kinai kacauanan papuligu ta Cemas》(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歌詞大意是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我還活的時候要向我神歌頌,願祂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這也是〈詩篇〉104:33的經文。人,是在地上唯一能夠唱詩歌讚美神的受造物,因此只要我們一息尚存,就當唱詩讚美我們的創造主。

永恆的盼望在基督裡 

廖金鐘牧師突然離世,對每一個人特別是親人來說都是驚恐痛心與不捨的。雖然有痛苦悲傷,甚至還有許多來不及說的話,但我們仍有一個從神而來的盼望,如同〈帖撒羅尼迦前書〉4:14「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在天上與廖金鐘牧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