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兼容信仰與實務,深耕靈性關懷視野
課程設計著重於靈性關懷的整體脈絡與實務操作,從社區中常見的靈性議題出發,引導學員學習如何在真實處境中,回應長者及家庭的靈性需要。課堂中,學員探討了如何進行靈性的評估與紀錄,並在分組中實際操練,理解如何從對話中察覺靈性的指標,進而擬定靈性關懷的處遇計畫。 在過程中,講師特別強調:靈性關懷師或關懷員的角色,並非幫助者、指導者或檢驗者,而是如同行路的朋友,是陪伴者、隨行者。在聆聽與同行中,讓對方有空間述說、整理與尋見上帝的同在與安慰。
針對長者的信仰歷程與靈性成長,課程也帶領大家思考如何活用各類靈性資源,包括目前政府推動的長照2.0政策,讓福音不只是信息,更成為長者生命晚年的盼望與力量。在談及家庭層面時,則深入探討長者家庭結構與功能的評估方式,並以家庭會談為工具,協助學員建立與家屬溝通的敏感度與策略。
在信仰觀點方面,課程特別延伸至生死議題與宗教文化的理解,邀請不同背景的講者,分享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與道教中對死亡與喪禮的信仰觀點。此舉幫助學員在面對多元宗教背景的長者時,不以辯論或強勢帶領對方決志為目標,而是以尊重的態度建立信任,並在適當時機溫柔地傳遞福音的信息,使福音真正成為陪伴與安慰的好消息。
本會所屬瑪樂發教會高秀花傳道表示,這兩天的課程對於她在牧養以及關懷長者事工上有許多的啟發和幫助。高傳道談到瑪樂發教會是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教會,愈來愈多的長者來到教會或者協會據點活動,但長輩們仍然感到心裡很空虛,特別是在傳統原民文化中,大家對死的議題仍非常忌諱。如果年輕輩要跟長輩談死亡議題,往往會冒犯到長者,但靈性關懷其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需要。透過靈性關懷的裝備課程,讓我知道如何能在臨終的時候,與長輩們談這些重要的問題。
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研究員王瑞珍牧師